Tuesday, February 12, 2013

过度教育害了孩子们!


引子:

  去年春节,我为各位朋友奉上五彩水饺,今年又自制了三文鱼刺身、葱姜炒红花蟹、红烧石斑鱼等大菜,有滋有味地吃过年夜饭后,一边为ES&T审稿,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“听着”春晚,发现今年的春晚改了思路、接了地气,除夕夜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去了。初二看岳父母,又是一顿大餐,面对满盘珍馐,人们的感受都是“吃不下了”,说明我们的胃已经被过度喂养了。美食过度后,我们的味蕾会失去判断能力,逐渐对食物失去兴趣,联想一下那些被各种兴趣班和课外辅导班压得喘不过气的孩子们,家长们应该思考一下,孩子们是否也被过度教育了?他们的大脑被无穷尽的知识过度“喂养”了?长久下去,孩子们一定会厌学的,或早或晚。
  腊月二十八去看亲戚,亲戚的孩子刚上初一,寒假(所谓的寒假)补课到腊月二十七,正月初六就又开始补课,比上班族都忙。再说平时,每天晚上学习到12点,家长都疲惫不堪了,不知孩子如何感受,难道他们不想玩吗? 是谁施加给孩子们如此的过度教育?首先是学校,然后是家长。所以,如果要问谁摧毁了孩子们的创造力,是老师和家长,这听起来匪夷所思,但请仔细想想吧。
  过度教育始于学校,加强于家长。
  毫无疑问,改革开放以来,发展最不成功的就是教育体系,诸多弊病不一而足,但最严重的问题是将绩效考核机制引入教育系统。从幼儿园到大学,都在搞绩效评价,哪个老师的班级或者哪个学校考得好,直接决定老师的奖金数目和学校的收入,固然这样能够激发老师和学校的教学热情,但在金钱的刺激下,热情往往过度。老师对教学的过度热情意味着孩子们的作业与日俱增,因为有本事利用少量作业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老师少之又少,即便是重点学校也主要靠题海战术。于是,孩子们的眼镜度数也日益增加、书包越来越重、身体素质越来越差。即使如此,由于先天的差异,孩子们也不可能齐头并进,于是各种社会教学辅导班(严格说来,这些机构是学校的延伸,因为执教人员多是在职或离职教师)打着“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忽悠了所有家长,至此家长开始踊跃加入过度教育孩子的行列。老师和家长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混合编队,行进在“知识的海洋”里,却不管孩子们早已在“教育”这艘大船上站立不稳晕倒了,而编队的指挥官“高考”依然在劈波斩浪。
  将绩效机制引入教育系统是大错特错的,严重破坏了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和社会的教育理念,将中国教育拖入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:已经严重削弱了种族素质,在未来国际竞争中面临不利的人才局面。虽然我们的孩子们的每个毛孔里都蕴含着知识,但却不能正确运用,缺少求知欲、缺乏创新力,孩子们学习只是为了在同学竞争排序中占得上风,至于为什么竞争,老师和家长只告诉他们是为了考大学。上大学之后,中小学教师和家长就认为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,不再管孩子。而大学完全是另一个样子,很少见到教授上课,年轻教师都在忙科研或兼职挣钱,更没人管这些从小被管惯了的“孩子们”(尽管此时他们已经不是孩子了),可想而知他们会在大学里干什么和学到什么,到了毕业之时仍然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可能方向。从这个角度讲,给孩子们施加过度教育的老师和家长是在“始乱终弃”,这个用词可能有些刺激,但请老师和家长想想,你们真是在为孩子们的未来着想,还是在为自身的担忧寻找解答?
  人天生有差别,难道老师和家长想通过过度教育把基因的差别抹掉?正确对待孩子的首要问题是要看到孩子的有些不足是改变不了的,人的潜力是有限的。家长要从自己的特点了解孩子,顺其自然地适度教育,教给孩子判断和选择的能力,这比什么都强,毕竟家长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。
  不远处楼里的小孩又在拉小提琴,2012年听到的次数明显减少,因为这个孩子快小学毕业了。这个小孩在我看来已经优秀得不能再优秀了,琴棋书画都会,每天早出晚归上兴趣班和辅导班,很少见到她玩,我很担心她也被过度教育毁掉。


http://blog.sciencenet.cn/blog-303939-661312.html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